Cross-Strait Academic Conference on “Governance from a New Perspective
研討會背景與目的
- 背景說明
- 隨著社會轉型、科技變革與地緣衝突的不斷加劇,兩岸在公共及社會治理領域面臨諸多共同的挑戰,諸如:少數民族治理、數字治理、社區治理、城鄉融合、非營利組織發展等。
- 新時代背景下,公共管理與社會治理需要不斷吸納不同區域的經驗智慧,以多元、協同、整合及創新的方式應對變革。
- 透過本學術研討會,邀請兩岸專家學者與實務界人士齊聚一堂,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與案例經驗,促進彼此在公共及社會治理方面的對話與合作。
- 目的與意義
- 理論與實務幷重:深化公共與社會治理相關理論研究,探討實務執行與創新發展。
- 比較與借鑒:梳理並比較兩岸在少數民族治理、數字治理、社區治理等方面的最佳實踐,爲政策制定與研究提供參考。
- 促進對話合作:促進兩岸學術與實務界的互動聯繫,爲日後深入的合作與項目對接奠定基礎。
- 人才培養:提供青年學者、碩博士生與一線工作人員交流學習機會,培養多元跨界思維。
研討會議題範圍
研討會總體以「治理新視界」爲主題,結合兩岸共同關注的議題,並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進行深入探討。主要議題可包括但不限于:
- 少數民族治理:兩岸少數民族治理的政策與制度比較、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的平衡、少數民族社會融合與權益保障
- 數字治理:數字化時代的公共服務創新、智慧城市與智慧社區的建設經驗以及人工智能、大數據在社會治理中的運用
- 社區治理:城鄉社區發展與基層社會建設、社區自治與社會組織參與治理、社區營造與公民參與機制
- 城鄉融合:鄉村振興策略與實踐案例、城鎮化進程中資源分配與可持續發展、兩岸農村社會創新與合作模式
- 其他議題:社會企業與公益創新、政府績效管理與公共政策評估、環境治理與氣候行動、兩岸社會治理合作展望與趨勢預測等
活動形式與日程規劃
1. 活動形式
- 主題演講(Keynote Speech):邀請兩岸社會治理、數字化治理、少數民族治理等領域資深學者或實務專家進行主題報告。
- 學術論文發表(Panel Sessions):設立若干分會場,圍繞主要議題進行論文宣讀與討論。
- 圓桌論壇(Round Table Discussion):集中討論兩岸社會治理面臨的共性問題與未來合作路徑,邀請與談人及時回應與分享。
2. 擬定日程規劃
會議時間:2025 年 10 月 上旬
參會人員與組織架構
- 參會人員
- 專家學者:涵蓋公共管理、社會學、政治學、民族學、資訊科學、城鄉規劃等領域的教授和研究人員。
- 實務工作者:相關部門負責人、非營利組織代表、社區領袖等。
- 青年學者與學生:碩博士研究生、相關院系研究助理,讓年輕人參與學術研討與實踐。
- 特邀貴賓:兩岸代表、行業協會或智庫機構專家。
- 組織架構(視後續邀約情况而定)
- 主辦單位:華夏科際整合聯合總會、兩岸學術單位
- 承辦單位:與相關學術單位或智庫合作(如高校或研究院)
- 協辦單位:社會組織、公私部門、相關産業機構
- 學術委員會:由兩岸學術界權威教授負責論文評審及學術品質把關
- 執行委員會:負責總體協調與會務組織 (會議宣傳、會場安排、後勤保障)
- 組織架構:

預期成果
- 學術成果
- 由台灣科際整合月刊(ISSN:2663-8452)與大陸學報等期刊共同出版會議論文集或專刊(紙本/電子版)。
- 建立兩岸學術研究與信息共享渠道,推動後續研究合作。
- 實務影響
- 爲兩岸公共部門及社會組織提供研究與實踐參考,促進政策與治理模式創新。
- 搭建數字治理、少數民族治理、社區治理等專項合作平臺與項目對接。
- 社會影響
- 透過新聞媒體宣傳,提高社會大衆對兩岸社會治理合作與創新的關注度。
- 促成更多民間互動與合作機會,支持跨區域多元協同發展。